l

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

跨界,或不跨界,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

July 11 22:17~24:00

擷取

▲這算跨界嗎?

 

這幾年很流行「跨界」,希望藉由不同領域的合作激發出新的創意。跨界在敏捷開發中是稀鬆平常的事情,Scrum的跨職能團隊,還有最近很流行的DevOps,都是一種跨界,而且是從end-to-end的角度(完成一個產品或服務)所組成的跨界團隊。

有一次和某公司HR(人力資源)聊天,對方提到公司要成立新部門,而且指定要用Scrum做為開發方法。新部門的主管希望徵人的時候可以找全端工程師(full stack engineer),但HR擔心這種人不容易找。聊到這裡回想起當年還在用VB開發桌上應用程式的時代,自己一個人包辦前端、中端、後端,連裝機都是自己到客戶門市獨立完成。哪時候哪有分「什麼端」。當然時代不同,現在前端、後端的技術變化非常快,而且差異較大,專業分工自然形成不同端。

但是,這種分別心,往好的方面講是專業分工、提升專業能力,往壞的方面講就是畫地自限、區域優化而非全域優化。

專業分工觀念越深的人,通常越排斥跨界,小到學習新技術,大到調換部門,內心都是千百個不願意。這種思維在瞬息萬變的現代慢慢變得比較危險,因為你不知道五年、十年後自己原本固守的專業是否還依然存在社會上。因此有人建議每個人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,或是用擴大舒適圈(整個城市都是你的咖啡館,整個業界都是你的舒適圈)。

***

老子的《道德經》開頭有一句:「無名天地之始,有名萬物之母。」天地原本就是渾沌一片沒有名字(根本沒有界線、沒有分別),是人們擅自取名字後,才產生萬物。也許沒有界線才是符合「道」,畫了界線之後,煩惱心就升起。

  • 噯呀,你們前端的圖都沒畫好,都破版了。
  • 這是你們後端程式沒寫好關我前端什麼事?
  • 你們業務都隨便接案子,害我們工程師每天加班。
  • PM都亂壓時程,這麼會寫不然給你寫。
  • 工程師經驗不足,這麼簡單的功能花這麼多時間還是生不出來。

但是,畢竟大家是做軟體,不是修道之人,回到天地之初的那種和諧狀態恐怕也不是追求的目標。但業界也並不是沒有這種「不分界」的情況,例如很多新創公司,在創業之初就沒有分工那麼細,所以老闆經常是「校長兼撞鐘」。Teddy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,剛開始的前幾年公司每位員工也都沒有抬頭(沒有職稱),因為老闆不希望員工的表現被「抬頭」給限制住(後來公司人變多之後,因為要顧慮「世俗」看法才有了抬頭。沒有抬頭客戶覺得很奇怪)。

沒有抬頭的確是有點太極端,因為就算工程師要再怎麼跨界,也不太容易跨到「會計」領域去幫忙做帳。敏捷開發是比較傾向「沒有界線」,例如,無論是界面設計師、用戶體驗設計師、程式設計師、測試工程師,只要是團隊成員都統稱為開發人員(developer)。等於用「團隊」做為「天地的範圍」,同一個團隊的成員「理論上(心態上)」都是一體。也就是說把標準從「一個人的全端工程師」,放鬆到「一個團隊的全端工程師」。

***

扯了這麼多,只是想重複強調一個觀點:「好的界線讓你上天堂,不好的界線讓你住套房」。以下為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。

螢幕截圖 2016-07-11 23.48.04


***

友藏內心獨白:設計就是決定context與form的邊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