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

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

看板方法介紹(1):Kanban這個字是什麼意思?

August 07 22:17~23:57

螢幕截圖 2014-08-07 22.18.59

 

在部落格中前前後後也寫了不少有關Kanban的文章,最近因為公布了9月27、28的〈Kanban方法與精實開發實作班〉以及8月28日的〈Kanban遊戲工作坊課程訊息,有朋友問Teddy:「Kanban是什麼意思啊?學了它可以解決什麼工作上的問題嗎?」突然才想到之前沒有很認真地介紹Kanban的基本概念,談的大部分是應用實例。剛好利用這個機會,有系統性的介紹一下Kanban。

Kanban (かんばん,看板)是個日文,這個字的漢字大家都看得懂,也都知道是什麼意思:「一塊設計用來被看的板子不要告訴別人,例如招牌、廣告牌、火車時刻表看板、公告欄等。依據維基百科的解釋,kanban有signboardbillboard的意思,查了字典這兩個字的都有「布告板、揭示欄、廣告牌、招牌」的涵義。

Kanban實際上在TPS(Toyota Production System,豐田生產系統)中,是一種訊號卡片(signal card)。在TPS中,有兩種常見的訊號卡片(看板):

  • 領取看板:指示向前製程領取零件的種類、數量,以及指示搬運的看板。
  • 生產指示看板:指示前製程生產零件的種類與數量的看板。

螢幕截圖 2014-08-07 23.20.40

***

總之,kanban原本就是一張卡片,用來指示生產線上的物料取用、移動、與生產的種類和數量等資訊。這些卡片的數量是固定的,卡片會跟著工作在一起,當卡片所代表的工作完成之後,卡片就被「釋出」。只有當卡片「有空」(沒被使用)的時候,才可以被拿來使用於另一次的領料或生產活動。也就是用kanban(實體的卡片)來限制生產線不同工作階段的WIP(work in progress,同時工作數量)。

但是,TPS 的 kanban(小寫的k)被借用到軟體開發,變成Kanban Method(大寫的k)之後,其實並沒有真的用實體的卡片來指示工作生產或領料,當然也無法用卡片數量來作為限制WIP的工具。軟體開發是將WIP畫在工作流程上面,透過如下圖的方式,也就是每個工作階段的WIP,加上飄到該工作階段的work item,來作為限制WIP的手段。

螢幕截圖 2014-08-07 23.30.55

 

看到上面這張圖又引申了另一個問題:「這張圖要叫做什麼?」從中文的角度來看,「看板」第二個字就是「板」,而上面這張圖也就順理成章可被視為一個「大看板」,可以顯示比單一「訊號卡」還要多的資訊。總之,應該也可以直接稱呼為「看板」

但從英文的角度來看,kanban是一張信號卡,上面這張圖是一個版子,所以上圖應該稱為「Kanban board」。Kanban board如果要逐字翻成中文,不就變成「看板板」了嗎?好像有點怪怪的。

***

扯這麼多,結論就是,我們用中文在講看板的時候,可能是指TPS裡面的「信號卡」,或是軟體開發的「kanban board」,在中文這個字被「overloading」挑眉質疑。不過因為在軟體開發中,實務上很少真的拿一張卡片來代表TPS中的「信號卡」,所以軟體開發領域講到看板,一般就是指上圖包含工作流程與工作項目的一個大板子;如果講的是「看板方法」(Kanban Method,大寫的K),就是指David J. Anderson提出來的方法。

***

友藏內心獨白:這些名詞搞得我頭好痛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