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

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

看板方法介紹(7):Kanban方法的六個實務做法—Improve Collaboratively, Evolve Experimentally

August 13 09:50~10:59

螢幕截圖 2014-08-13 10.58.30

 

今天介紹Kanban方法的第六個實務做法:Improve collaboratively, evolve experimentally。

6. Improve Collaboratively, Evolve Experimentally

實踐看板方法的第六步是「藉由合作改善,透過實驗演進」(對岸翻譯成「在協作和實驗中持續演進」)。這一點與敏捷開發基本精神很接近,透過合作尋求改善之道,採用inspect與adopt的方式,來逐步成長。相異於大部分敏捷開發方法採用「iterative and incremental」,看板方法是屬於「evolutionary and incremental」。前者是「iteration-based」的方式來驗證逐步改善與成長的成果,後者則是「flow-based」的方式,使用「演化」這個字,是要強調「持續不中斷」的味道。 雖然廣義的來說「iterative and incremental design」也是「演化式設計」的一種方式,但看板法方強調的是沒有iteration的演化式設計。

螢幕截圖 2014-08-13 10.40.03

 

在組織中改善的發生很難只靠一個人的努力,通常必須要團隊成員一起協同合作,才有辦法做到持久的改善效果,而不是「老闆看到的時候才做,老闆看不到就恢復原狀」的這種改善挑眉質疑

警察:為什麼要闖紅燈?

駕駛:因為我沒看到你。

***

如何讓團隊一起合作,持續改善?透過之前介紹過的五條看板方法實務做法,鄉民們心中應該已經有答案了。透過目視管理,可以在設定WIP上限工作流程看板(kanban board)中觀察出工作瓶頸與阻礙。為了管理工作流,讓工作順暢流動,看板也促進了團隊成員合作。例如,有一個開發工作卡關了很久,造成開發上游(upstream)或開發下游(downstream)的人已經沒有工作可做(人員閒置)。此時閒置人員因為無法拉入更多工作,因此會直接、間接地鼓勵他們去幫助卡關的人,一起排除問題。

讓規則明確消除了團隊成員對於何時、何地、如何完成工作的歧異,也減少溝通與合作的時間。落實回饋循環更是直接支援團隊合作與持續性、演進式的改善。

迷之音:每旋轉一圈,我們就變得更好。

***

看完看板方法的六點實務做法,無論是認為只要前三點,其他三點可以透過「推導」得知,還是覺得這六點都非常重要,缺一不可。實際上在採用看板方法的時候,光是依照字面解讀,只劃出工作流程、限定WIP、測量lead time,是絕對不夠的。更何況有些人解讀到最後,把看板變成「開票、領票」的管理工具,那就太「大材 亂用 小用」了(請參考〈Kanban不是這樣用滴〉)。

***

友藏內心獨白:中華民國萬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