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

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

史記和導入Scrum

Apr. 22 10:41~11:29

螢幕截圖 2014-04-22 11.28.15

畫面節錄自coursera課程,史記(一)。

 

最近Teddy在coursera選了一門呂世浩老師所開設的史記(一)課程,在〈第六講 吳太伯世家(主題:道德與成敗)〉的內容中,呂老師講到了「季札」的故事。關於季札的身平可以參考維基百科的說明,以及「季札讓國」的故事。

該週課程結束後,呂老師寫了〈聖達節,次守節,下失節〉這篇文章,讀完之後讓Teddy想到在台灣很多人在導入Scrum(或是任何其他軟體工程實務做法)所遭遇到的問題。

最理想的狀況,不管你所處的現況如何,你都可以改變它。能夠做到這個境界,與「聖人」無異,是所謂的「聖達節」。

但在現實生活中,能做到「聖達節」的人,少之又少。退而求其次,至少要能夠「守節」。你沒辦法說服同事寫單元測試,沒關係,至少自己負責的程式碼,都有做單元測試。別人不遵守coding standard,但你還是要按照規矩來。別人不追求開發軟體要寫出clean code,但你可以追求。如同呂老師所說的,這種選擇,並非消極的「明哲保身」,不管他人死活,而是在無可奈何之下的選擇。用自己的實際行為,來試圖感化自己的同事。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。如果可以因此感化你的同事,當然最好;否則就是天意,只能順天而行。

最下等,如果連「守節」都做不到,就是「失節」了。反正大家都打混摸魚,程式「看起來可以動」就好了,有問題以後再說。什麼「軟體工程」都是學術界打嘴砲的說法,一點用處都沒有。東西做不出來怎麼辦?很簡單,就加班啊。只要「放大絕」,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。

***

大部分的人,都不是「聖人」,但人都有理想,心中還是希望自己所處的團隊、公司,乃至於國家,可以達到「聖達節」的境界。因此,在「理想與事實產生落差」的時候,總是讓有理想、有抱負的鄉民們,感到非常的沮喪,最後甚至會從原本「聖達節」的出發點,直接向下沉淪到「失節」。這種心態的起伏,相信很多有心推動變革的鄉民,都曾經遭遇過。

想起2011年寫的〈都市游擊隊〉,是在讀了《建築家 安藤忠雄》這本書之後,得到一個結論,就是不管大環境如何,至少盡力做到「守節」。

呂老師在〈聖達節,次守節,下失節〉說:「人生而在世,往往不能選擇自己出生所處的環境。如果你運氣好,生在了理想的時代、理想的邦國、理想的家庭,當然人生就不需要做出種種艱難的決定,這是一種莫大的幸運。但如果時代、邦國、家庭不如你所理想,你該怎麼辦?這是古今所有人共同面對的大問題。」

不僅是古今所有人共同面對的大問題,而且是「跨領域」的問題啊。

***

友藏內心獨白:知難行易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